配天宮
4.7 (4540) (看評論)
經度:120.2453
緯度:23.46776
電話:05-3792954
交通指引:自行開車: 1.走國道1號->下水上交流道->接168縣道(嘉朴公路)->轉光復路即是。2.走國道1號->接82快速公路(往東石、朴子方向)->於10.1K處下朴子交流道->轉台19線往朴子->轉開元路路即可抵達。南下 1.走國道3號->接82快速公路->於10.1K處下朴子交流道->轉台19線往朴子->轉開元路路即可抵達。
開放時間:AM7:00~PM8:00
配天宮創建於康熙26年,據說有位東石半月庄人士,林馬,篤信媽祖,每年均遠赴外地的媽祖廟參拜,由於旅程十分艱辛,因此這年他決心自湄州迎回媽祖神像在自家中祭拜。
迎回神像的回程,林馬經過朴子溪南岸朴樹下的茶棚,便歇腳休息,而附近居民得知此事,商請停留幾天,讓民眾可以參拜媽祖,可是數日後,當林馬欲啟程返家,神像卻變得沉重無法移動,擲筊問卜之下,神明表示永遠鎮守在此,於是民眾隨即搭建小廟祭祀;剛好廟旁有棵樸樹,所以作為廟名,稱作「樸樹宮」。
之後聚落以本宮為中心向外發展,故朴子舊稱「樸仔腳」,即是得名於此。
「樸樹宮」後來更名為「配天宮」,原因年代眾說紛紜,根據較可信的說法是:同治4年(1865)重修工程落成時,廟方董事將廟名取意「配享千秋馨香、功參天地造化」而更名。
配天宮由於香火鼎盛,歷年來修建不斷,最早是在康熙54年擴建中殿和拜殿,乾隆、嘉慶乃至於同治年間,約每隔半世紀即進行修建。
乃至於日治時期(1915) 的第四次修建,據信是由漳州名師陳應彬主持,採用「對場作」的方式,並首開日本官方之補助台灣廟宇修建之例。
二戰後較大的變動有:民國36年重修後殿、新建了鐘鼓樓;民國64~66年興建香客大樓;民國70年改建東西廂房。
元宵節結燈花是配天宮百餘年來最具特色的慶典,起源也和王得祿將軍有關。
相傳嘉慶皇帝曾敕賜王將軍,可自行在府內舉辦花燈盛典供年邁的兄嫂觀賞,後來王將軍將燈花移至配天宮,藉此祝賀媽祖,且供民眾欣賞,燈會便成為本宮的元宵節傳統。
建築簡介: 配天宮的建築配置大致呈「囬」字型,和一般廟宇一樣,中軸線上的空間最為尊貴,依次是最華麗的三川殿、最高大的正殿和後殿,也是主要的祭祀場所。
最左右側是廂房,作為辦公室等空間。
正殿的兩邊設置鐘樓、鼓樓,以突顯華麗的屋頂線條。
建築特色: 配天宮採用「對場作」方式重修。
當時請兩組匠師以中軸線為界,各自施作左、右側,以達到競技、省時的目的。
所以站在三川殿中央往屋頂一望,可以發現左右兩邊的木構件和雕刻,都不對稱,就是兩組匠師各顯神通的成果。
迎回神像的回程,林馬經過朴子溪南岸朴樹下的茶棚,便歇腳休息,而附近居民得知此事,商請停留幾天,讓民眾可以參拜媽祖,可是數日後,當林馬欲啟程返家,神像卻變得沉重無法移動,擲筊問卜之下,神明表示永遠鎮守在此,於是民眾隨即搭建小廟祭祀;剛好廟旁有棵樸樹,所以作為廟名,稱作「樸樹宮」。
之後聚落以本宮為中心向外發展,故朴子舊稱「樸仔腳」,即是得名於此。
「樸樹宮」後來更名為「配天宮」,原因年代眾說紛紜,根據較可信的說法是:同治4年(1865)重修工程落成時,廟方董事將廟名取意「配享千秋馨香、功參天地造化」而更名。
配天宮由於香火鼎盛,歷年來修建不斷,最早是在康熙54年擴建中殿和拜殿,乾隆、嘉慶乃至於同治年間,約每隔半世紀即進行修建。
乃至於日治時期(1915) 的第四次修建,據信是由漳州名師陳應彬主持,採用「對場作」的方式,並首開日本官方之補助台灣廟宇修建之例。
二戰後較大的變動有:民國36年重修後殿、新建了鐘鼓樓;民國64~66年興建香客大樓;民國70年改建東西廂房。
元宵節結燈花是配天宮百餘年來最具特色的慶典,起源也和王得祿將軍有關。
相傳嘉慶皇帝曾敕賜王將軍,可自行在府內舉辦花燈盛典供年邁的兄嫂觀賞,後來王將軍將燈花移至配天宮,藉此祝賀媽祖,且供民眾欣賞,燈會便成為本宮的元宵節傳統。
建築簡介: 配天宮的建築配置大致呈「囬」字型,和一般廟宇一樣,中軸線上的空間最為尊貴,依次是最華麗的三川殿、最高大的正殿和後殿,也是主要的祭祀場所。
最左右側是廂房,作為辦公室等空間。
正殿的兩邊設置鐘樓、鼓樓,以突顯華麗的屋頂線條。
建築特色: 配天宮採用「對場作」方式重修。
當時請兩組匠師以中軸線為界,各自施作左、右側,以達到競技、省時的目的。
所以站在三川殿中央往屋頂一望,可以發現左右兩邊的木構件和雕刻,都不對稱,就是兩組匠師各顯神通的成果。
建立日期:2023-11-09
更新日期:2017-11-09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17-11-09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