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袋鹽場
台灣西南海岸因沙岸平直、日照強烈,自古以來即是絕佳的鹽場。
布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,曬鹽歷史悠久,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間,至今已逾二百年。
布袋在清乾隆時開始開闢鹽田,到了清道光3年的富鹽商—吳尚新更開闢了鹽埕百甲,奠定了日後布袋曬鹽業的基礎。
到了日治時期,布袋的鹽場更為成熟,並使得當時的布袋港成為重要的鹽運港口,將布袋的鹽銷往中國及日本。
白花花的鹽田,曾經具有「白金」級的產業地位,最後則和其他地區的鹽田一樣,鹽工幾乎已經被機械化曬鹽所取代,布袋的鹽業因此式微。
偌大的鹽埕上已看不到曬鹽、採鹽的景象,而穿梭在鹽埕中的小火車,也早已功成身退。
布袋鹽場不只限於布袋鎮,事實上,整個鹽場區域範圍跨越了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、布袋鎮及義竹鄉等三個鄉鎮。
粗略的劃分是從台17線以西到海岸線,從最北的掌潭場務所,一直到最南的新塭場務所,管理約10個生產區。
現存於台17及台61號省道間的閒置鹽灘地,則與好美寮生態保護區連成一面,成為鷺科鳥類和來台過冬的冬侯鳥最重要的覓食場所,也是賞鳥的絕佳地點。
布袋鎮上所有的鹽田皆為台鹽所有,曾是全台最大的鹽場,昔日沿台17號省道南行,兩旁盡是鹽田風光,一畦畦整齊的白色鹽池,泛著熠熠光影,一座座雪白的鹽山,彷彿如平地竄起的小雪山,形成特殊的產業景觀。
布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,曬鹽歷史悠久,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間,至今已逾二百年。
布袋在清乾隆時開始開闢鹽田,到了清道光3年的富鹽商—吳尚新更開闢了鹽埕百甲,奠定了日後布袋曬鹽業的基礎。
到了日治時期,布袋的鹽場更為成熟,並使得當時的布袋港成為重要的鹽運港口,將布袋的鹽銷往中國及日本。
白花花的鹽田,曾經具有「白金」級的產業地位,最後則和其他地區的鹽田一樣,鹽工幾乎已經被機械化曬鹽所取代,布袋的鹽業因此式微。
偌大的鹽埕上已看不到曬鹽、採鹽的景象,而穿梭在鹽埕中的小火車,也早已功成身退。
布袋鹽場不只限於布袋鎮,事實上,整個鹽場區域範圍跨越了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、布袋鎮及義竹鄉等三個鄉鎮。
粗略的劃分是從台17線以西到海岸線,從最北的掌潭場務所,一直到最南的新塭場務所,管理約10個生產區。
現存於台17及台61號省道間的閒置鹽灘地,則與好美寮生態保護區連成一面,成為鷺科鳥類和來台過冬的冬侯鳥最重要的覓食場所,也是賞鳥的絕佳地點。
布袋鎮上所有的鹽田皆為台鹽所有,曾是全台最大的鹽場,昔日沿台17號省道南行,兩旁盡是鹽田風光,一畦畦整齊的白色鹽池,泛著熠熠光影,一座座雪白的鹽山,彷彿如平地竄起的小雪山,形成特殊的產業景觀。
建立日期:2023-11-09
更新日期:2021-07-22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21-07-22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