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24 台北方舟
過去與現在共存 重整空間格局「N24 台北方舟」原屬台電中心倉庫群之一,為日治時期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松山工場,戰後作為台灣電力公司的松山修理廠。
原先,建物作為倉庫使用,因此設計上不具備良好的採光及通風條件。
在理解使用機能與量體特性後,設計團隊配合東區門戶計畫而以辦公使用為設計標的,改造手法上則將倉庫量體脫開並向外延伸,讓更多自然光線打入室內;屋頂層的挑高,則讓辦公空間重新解構,垂直關係得以開展。
導入新機能 回應新時代趨勢設計團隊以社群流動的概念,打破空間格局限制並規劃不定著的辦公、討論、休憩等機能空間,讓使用者能在工作時,依然能保有交流的自由度與空間。
另外考量建物本身為歷史建物,設計團隊於修復中除了進行鋼構補強、制震壁施作等硬體補強外,更保存了外觀材質與整體的使用痕跡,並以鋼構為新建材料來襯托原有材質的風貌。
以尊重歷史脈絡而保留部分原貌的修復手法,得以讓我們能從各種視角,看見牆面的斑駁,以及歲月所留下的足跡。
另外,走上二樓進入到「區塊鏈育成中心」辦公空間,設計團隊選擇用制震壁作為點狀的結構,補足老屋年久而衍生的問題,同時也能保留原有鋼筋混凝土的構造之美。
而順著光線與中庭旋轉梯,來到了頂樓屋頂區。
頂樓中庭拉高的斜角量體,設計團隊利用側邊開窗的方式,讓足夠的光線得以引入中庭,而量體造型的設計上,亦呼應了「N24 台北方舟」的「方舟」意象,成為園區入口的代表意象。
脈絡的延伸 社區空間再定義設計團隊藉由現今對社群連結的觀察,配合以區塊鍊中心作為辦公空間的「N24 台北方舟」,將「社區」空間的定義擴大為「社群」的互動,而不論實體或這樣的關係,也著實描繪著未來人們互動的模式,也更是發展趨勢之一。
核心概念結合設計手法,空間的修復創造以 「 人本」為主的建築空間,再現了空間魅力。
原先,建物作為倉庫使用,因此設計上不具備良好的採光及通風條件。
在理解使用機能與量體特性後,設計團隊配合東區門戶計畫而以辦公使用為設計標的,改造手法上則將倉庫量體脫開並向外延伸,讓更多自然光線打入室內;屋頂層的挑高,則讓辦公空間重新解構,垂直關係得以開展。
導入新機能 回應新時代趨勢設計團隊以社群流動的概念,打破空間格局限制並規劃不定著的辦公、討論、休憩等機能空間,讓使用者能在工作時,依然能保有交流的自由度與空間。
另外考量建物本身為歷史建物,設計團隊於修復中除了進行鋼構補強、制震壁施作等硬體補強外,更保存了外觀材質與整體的使用痕跡,並以鋼構為新建材料來襯托原有材質的風貌。
以尊重歷史脈絡而保留部分原貌的修復手法,得以讓我們能從各種視角,看見牆面的斑駁,以及歲月所留下的足跡。
另外,走上二樓進入到「區塊鏈育成中心」辦公空間,設計團隊選擇用制震壁作為點狀的結構,補足老屋年久而衍生的問題,同時也能保留原有鋼筋混凝土的構造之美。
而順著光線與中庭旋轉梯,來到了頂樓屋頂區。
頂樓中庭拉高的斜角量體,設計團隊利用側邊開窗的方式,讓足夠的光線得以引入中庭,而量體造型的設計上,亦呼應了「N24 台北方舟」的「方舟」意象,成為園區入口的代表意象。
脈絡的延伸 社區空間再定義設計團隊藉由現今對社群連結的觀察,配合以區塊鍊中心作為辦公空間的「N24 台北方舟」,將「社區」空間的定義擴大為「社群」的互動,而不論實體或這樣的關係,也著實描繪著未來人們互動的模式,也更是發展趨勢之一。
核心概念結合設計手法,空間的修復創造以 「 人本」為主的建築空間,再現了空間魅力。
建立日期:2023-08-03
更新日期:2024-08-13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24-08-13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