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順紙紮古漢樂
長治與屏東市的交界處,有一間大廟,在六堆起義時期遭火劫,當地人稱其為火燒大廟,廟附近有一間專門製作紙厝的人家,名為得順。
由邱得順開始紙紮製作,庄民與熟客都稱其為「得順仔」,一般客家人的紙紮製作都會兼做古樂,特別是嗩吶吹奏。
以前會吹嗩吶者,一定兼做紙紮,現在則不一定了,但他人仍視為一體,即便請來的嗩吶師傅不會紙紮,也會請他代買。
閩南嗩吶師父則不會紙紮,而是由師公兼製。
邱鳳鳴和邱鳳麟十歲左右就在父親身邊幫忙做簡單的紙紮,父親過世後邱鳳鳴才開始學吹嗩吶。
手藝從小培養邱得順過世後,交棒給邱鳳鳴和邱鳳麟兄弟倆,紙紮的經驗從父親至今約有五十年,父親前兩年過世。
邱鳳麟表示,母親嫁過來十年後父親才開始做紙紮。
昔日岡山是紙紮大本營。
剛開始開業時,父親聘請岡山的老師傅來家裡教,斷斷續續二、三年,住在家中,師傅邊做他們邊學。
國中畢業時,父親就問他是否要接續紙紮手藝,若當真就要送他去岡山做三年四個月的學徒。
父親時代的早期還要用手工畫圖案,但後期就多用印刷製品,只是加以剪裁黏貼,組合拼接。
得順紙紮店做的紙屋多半是三間屋或五間屋的平房樣式,要再做大就是往上添加樓層,成為洋房式樣。
但是客家人儉樸,幾乎沒有訂做洋房的。
三間屋八小時可做一頂,五間屋則較為費時,光骨架就要一天半,整頂做好要兩天。
紙屋的中間是正廳,從中間延伸出去,左半為主人臥室和浴室,右半則為傭人房和傭人衛浴。
紙屋的屋簷線條要是雙數,三間屋的屋簷有十六根,五間屋的屋簷則是二十二根。
製作材料的來源有台中、台南、鳳山等地,各家印刷品質有好壞之分,邱鳳鳴兄弟倆有其習慣配合的廠商。
紙屋尺寸要合文公尺,三間屋4.2尺,五間屋5.8尺,父親留下來的量尺,上有依文公尺作好的記號,連同一把年代久遠的小柴刀,兄弟倆現在仍繼續使用,留存父親的影子。
紙屋製作的重點在於骨架與糊紙的抓正、抓平,不能歪斜、突起,而這需要長久的經驗累積。
骨架是以竹片削成的,一把竹子約八十枝,可做兩頂紙屋,紙屋的骨架方面,三間多用細的竹片,五間則用粗的竹片。
製作過程中手被竹子的纖維刺傷是常有的事。
紙屋的骨架以捲起的塑膠紙打成結固定,以前則是用紙捲成細條狀,稱做紙釘。
四個立幹用的竹條較粗,其餘則較細。
兄弟倆表示,屋頂是整體中最難做的部份。
骨架做好之後黏上花紙,大窗、小窗與地板,以上都有指定花紋,不能亂貼。
紙剛糊上時看似凹凸起伏,邱鳳麟說,乾了自然就平了。
古法也與時俱進兄弟倆小時候看父親因長時間使用化學漿糊,雙手都感染起疹,所以現在他們使用的黏膠都自己製作,採用麵粉加太白粉,並以礬粉防腐,平時用保鮮膜包覆以免乾掉。
現有些紙屋製作不再用黏貼的,而改用釘槍,雖然較迅速,但卻不比用紙釘和手工黏貼來得穩固。
所以邱鳳鳴兄弟認為釘槍不可完全取代昔紙釘。
更有用印刷品折成整棟紙屋,但太過平面,不受市場喜好。
兄弟倆表示,各家師承不同,手路亦不同,自細部就能分辨。
以塑膠做的小人作為「厝幹」,也就是傭人,黏貼在製作完成的紙屋門前,三間屋兩個傭人,五間屋四至六個傭人。
閩南人覺得厝幹愈多愈好,才氣派;邱鳳麟說,有些客家人甚至問厝幹可不可以拿掉,因為請個傭人就要多花錢,後輩怕燒給先人的紙錢不夠多。
另外閩南人習慣用金童玉女,客家人則以金山銀山來取代。
以前沒有轎車,人到哪都靠兩條腿,好一點的人家才有轎子坐,所以燒給逝者的行旅工具當然也是轎子。
紙轎子內會放一具人偶做分身,如同蓋好的紙房子內也會放置一尊人偶,表示房屋主人住進去了。
死者是男女老少都有不同形象的分身,老的就放老爺、老婆婆,早夭的自然是男孩與女孩作為分身。
紙皮箱是放衣服用的,以前的皮箱是用手工畫圖剪粘而成,裡頭可放真正手工縫製的布料衣服。
現在則用印刷品依折線折成,衣服也是用印刷的紙品代替。
有些顧客也不用皮箱了,邱鳳鳴說,現在紙轎車都做得巨大豪華,後面的行李箱空間很大,放什麼都行,似乎不差一口皮箱。
邱鳳鳴回憶,以前父親會黏廟會用的七星橋。
另外父親還會到喪家量棺木尺寸,現場製作一種叫「棺圍」的物件,因為紙糊的容易壞,所以只能現場做。
棺圍的用意在於,以前的棺材用人力抬到目的地,因長時間暴露在外,對死者不敬,沿途的路人也感到晦氣,所以會在棺材上蓋上棺圍。
後期的紙棺圍逐漸以布幔取代,直到現在,棺木都坐加長禮車了,所以棺圍漸漸被淘汰。
燒毀只為再生紙紮這一行沒有明顯的淡旺季,一般來說,過年前比較多亡者,俗話說「呷不過年」,也許是天冷的緣故。
邱鳳鳴表示,除了喪禮上會用到紙紮,另一個旺季就是清明節,平時也有,他提到有一個顧客來向他請託,說是有陌生亡者託夢無屋住或屋漏水被侵佔,生者就如了亡者的願,替祂燒一座房子去。
人活著對事物都講求擁有權,先人在另一個世界當然也是一樣的。
每棟紙房子都附有屋契,上面註明擁用有者的身分。
這樣記載分明,銀貨兩訖,陰間的世界也是平平和和,無有紛爭。
燒紙屋的前夕,
由邱得順開始紙紮製作,庄民與熟客都稱其為「得順仔」,一般客家人的紙紮製作都會兼做古樂,特別是嗩吶吹奏。
以前會吹嗩吶者,一定兼做紙紮,現在則不一定了,但他人仍視為一體,即便請來的嗩吶師傅不會紙紮,也會請他代買。
閩南嗩吶師父則不會紙紮,而是由師公兼製。
邱鳳鳴和邱鳳麟十歲左右就在父親身邊幫忙做簡單的紙紮,父親過世後邱鳳鳴才開始學吹嗩吶。
手藝從小培養邱得順過世後,交棒給邱鳳鳴和邱鳳麟兄弟倆,紙紮的經驗從父親至今約有五十年,父親前兩年過世。
邱鳳麟表示,母親嫁過來十年後父親才開始做紙紮。
昔日岡山是紙紮大本營。
剛開始開業時,父親聘請岡山的老師傅來家裡教,斷斷續續二、三年,住在家中,師傅邊做他們邊學。
國中畢業時,父親就問他是否要接續紙紮手藝,若當真就要送他去岡山做三年四個月的學徒。
父親時代的早期還要用手工畫圖案,但後期就多用印刷製品,只是加以剪裁黏貼,組合拼接。
得順紙紮店做的紙屋多半是三間屋或五間屋的平房樣式,要再做大就是往上添加樓層,成為洋房式樣。
但是客家人儉樸,幾乎沒有訂做洋房的。
三間屋八小時可做一頂,五間屋則較為費時,光骨架就要一天半,整頂做好要兩天。
紙屋的中間是正廳,從中間延伸出去,左半為主人臥室和浴室,右半則為傭人房和傭人衛浴。
紙屋的屋簷線條要是雙數,三間屋的屋簷有十六根,五間屋的屋簷則是二十二根。
製作材料的來源有台中、台南、鳳山等地,各家印刷品質有好壞之分,邱鳳鳴兄弟倆有其習慣配合的廠商。
紙屋尺寸要合文公尺,三間屋4.2尺,五間屋5.8尺,父親留下來的量尺,上有依文公尺作好的記號,連同一把年代久遠的小柴刀,兄弟倆現在仍繼續使用,留存父親的影子。
紙屋製作的重點在於骨架與糊紙的抓正、抓平,不能歪斜、突起,而這需要長久的經驗累積。
骨架是以竹片削成的,一把竹子約八十枝,可做兩頂紙屋,紙屋的骨架方面,三間多用細的竹片,五間則用粗的竹片。
製作過程中手被竹子的纖維刺傷是常有的事。
紙屋的骨架以捲起的塑膠紙打成結固定,以前則是用紙捲成細條狀,稱做紙釘。
四個立幹用的竹條較粗,其餘則較細。
兄弟倆表示,屋頂是整體中最難做的部份。
骨架做好之後黏上花紙,大窗、小窗與地板,以上都有指定花紋,不能亂貼。
紙剛糊上時看似凹凸起伏,邱鳳麟說,乾了自然就平了。
古法也與時俱進兄弟倆小時候看父親因長時間使用化學漿糊,雙手都感染起疹,所以現在他們使用的黏膠都自己製作,採用麵粉加太白粉,並以礬粉防腐,平時用保鮮膜包覆以免乾掉。
現有些紙屋製作不再用黏貼的,而改用釘槍,雖然較迅速,但卻不比用紙釘和手工黏貼來得穩固。
所以邱鳳鳴兄弟認為釘槍不可完全取代昔紙釘。
更有用印刷品折成整棟紙屋,但太過平面,不受市場喜好。
兄弟倆表示,各家師承不同,手路亦不同,自細部就能分辨。
以塑膠做的小人作為「厝幹」,也就是傭人,黏貼在製作完成的紙屋門前,三間屋兩個傭人,五間屋四至六個傭人。
閩南人覺得厝幹愈多愈好,才氣派;邱鳳麟說,有些客家人甚至問厝幹可不可以拿掉,因為請個傭人就要多花錢,後輩怕燒給先人的紙錢不夠多。
另外閩南人習慣用金童玉女,客家人則以金山銀山來取代。
以前沒有轎車,人到哪都靠兩條腿,好一點的人家才有轎子坐,所以燒給逝者的行旅工具當然也是轎子。
紙轎子內會放一具人偶做分身,如同蓋好的紙房子內也會放置一尊人偶,表示房屋主人住進去了。
死者是男女老少都有不同形象的分身,老的就放老爺、老婆婆,早夭的自然是男孩與女孩作為分身。
紙皮箱是放衣服用的,以前的皮箱是用手工畫圖剪粘而成,裡頭可放真正手工縫製的布料衣服。
現在則用印刷品依折線折成,衣服也是用印刷的紙品代替。
有些顧客也不用皮箱了,邱鳳鳴說,現在紙轎車都做得巨大豪華,後面的行李箱空間很大,放什麼都行,似乎不差一口皮箱。
邱鳳鳴回憶,以前父親會黏廟會用的七星橋。
另外父親還會到喪家量棺木尺寸,現場製作一種叫「棺圍」的物件,因為紙糊的容易壞,所以只能現場做。
棺圍的用意在於,以前的棺材用人力抬到目的地,因長時間暴露在外,對死者不敬,沿途的路人也感到晦氣,所以會在棺材上蓋上棺圍。
後期的紙棺圍逐漸以布幔取代,直到現在,棺木都坐加長禮車了,所以棺圍漸漸被淘汰。
燒毀只為再生紙紮這一行沒有明顯的淡旺季,一般來說,過年前比較多亡者,俗話說「呷不過年」,也許是天冷的緣故。
邱鳳鳴表示,除了喪禮上會用到紙紮,另一個旺季就是清明節,平時也有,他提到有一個顧客來向他請託,說是有陌生亡者託夢無屋住或屋漏水被侵佔,生者就如了亡者的願,替祂燒一座房子去。
人活著對事物都講求擁有權,先人在另一個世界當然也是一樣的。
每棟紙房子都附有屋契,上面註明擁用有者的身分。
這樣記載分明,銀貨兩訖,陰間的世界也是平平和和,無有紛爭。
燒紙屋的前夕,
建立日期:2022-06-23
更新日期:2024-11-03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24-11-03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