藺草文化館
3.9 (794) (看評論)
經度:120.68583
緯度:24.41431
電話:037-741319
交通指引:自行開車國道3號->苑裡交流道下->苗140線道路往火炎山方向->接苗121線道路往山腳->山腳外環道右轉四百公尺->灣麗路左轉即抵。
開放時間:週二~週日 09:00-17:00(週一休館)
入場資訊:館內免費參觀,導覽清潔費30元、藺草編織體驗含清潔費100元,以上兩項服務需事先預約。
早期的苑裡有「藺草之鄉」的美譽,只要一走進苑裡,就可以看到農田裡種植了許多藺草,因為藺草的莖柔軟而強韌,而且能除濕、除臭,非常適合用來編織,所以早在清初時,當地婦女已經利用藺草編織草蓆。
經過發展及改良,到日治時代已研發出美觀的藺草帽,因為質地輕,並有自然草香味,而成為行銷全球的特產。
在民國25年時,草帽的外銷達於頂峰,年銷售量高達一千多萬頂,當時只要家中有一名會編織藺草的女性,就足以維持一家生計,所以傳統社會裡男尊女卑的觀念,在苑裡鎮並不適用,甚至還有「不重生男重生女」的流傳歌謠,其盛景由此可見一斑。
隨著時代的演進,傳統手編逐漸被機器所取代,而工資的提高,也讓婦女不願在家編藺草,而選擇到工廠工作,藺草田越來越少,整個產業也走入了歷史。
為了保存這一段回憶,苑裡鎮農會便特別設立了「藺草文物館」,希望能展現苑裡的地方特色,並讓這項傳統文化技藝永續傳承。
藺草文化館面積約330平方公尺,座落於苑裡鎮農會山腳辦事處旁,是以閒置的農會倉庫整建、重新規劃而成,外觀以紅磚。
館內的空間規劃成不同的主題區,分別為帽蓆文化區、展售區、農村古文物展示區、米文化區、民俗文化區等,向民眾訴說整個藺草編織的歷史。
此外,還有帽蓆編織示範特區和DIY教室,讓人在參觀之餘,還能透過親自動手作,更貼近這項產業。
館外種植了許多藺草及火炎山赤松,與一旁的稻田彩繪構成漂亮的風景,由於景觀會隨著四季變化,是讓民眾實際了解藺草的最佳方式。
經過發展及改良,到日治時代已研發出美觀的藺草帽,因為質地輕,並有自然草香味,而成為行銷全球的特產。
在民國25年時,草帽的外銷達於頂峰,年銷售量高達一千多萬頂,當時只要家中有一名會編織藺草的女性,就足以維持一家生計,所以傳統社會裡男尊女卑的觀念,在苑裡鎮並不適用,甚至還有「不重生男重生女」的流傳歌謠,其盛景由此可見一斑。
隨著時代的演進,傳統手編逐漸被機器所取代,而工資的提高,也讓婦女不願在家編藺草,而選擇到工廠工作,藺草田越來越少,整個產業也走入了歷史。
為了保存這一段回憶,苑裡鎮農會便特別設立了「藺草文物館」,希望能展現苑裡的地方特色,並讓這項傳統文化技藝永續傳承。
藺草文化館面積約330平方公尺,座落於苑裡鎮農會山腳辦事處旁,是以閒置的農會倉庫整建、重新規劃而成,外觀以紅磚。
館內的空間規劃成不同的主題區,分別為帽蓆文化區、展售區、農村古文物展示區、米文化區、民俗文化區等,向民眾訴說整個藺草編織的歷史。
此外,還有帽蓆編織示範特區和DIY教室,讓人在參觀之餘,還能透過親自動手作,更貼近這項產業。
館外種植了許多藺草及火炎山赤松,與一旁的稻田彩繪構成漂亮的風景,由於景觀會隨著四季變化,是讓民眾實際了解藺草的最佳方式。
建立日期:2019-01-01
更新日期:2019-10-31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19-10-31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