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
4.1 (6294) (看評論)
經度:121.40485
緯度:25.15688
電話:02-26191313
交通指引:1.捷運淡水站 → 渡船 → 左岸渡船頭站紅13路(紅22路、704路公車,仁愛路口下)接駁公車 → 十三行博物館2.捷運淡水站 → 渡船 → 騎自行車約4公里 → 十三行博物館3.捷運關渡站 → 紅13路(紅22路仁愛路口下)接駁公車 → 十三行博物館4.捷運徐匯中學站→927路公車→蘆洲→永安大橋→台64線→八里→仁愛路口站下車→十三行博物館5.捷運蘆洲站→704路公車→成...
開放時間: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
注意事項:一、每週一至週五: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整。 每週六、日及國定假日: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整。二、休館日: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為休館日,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,隔日休館。 農曆除...
位在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個考古博物館,當初是為了保護國家二級古蹟的「十三行遺址」而興建,1955年,一架空軍飛機行經八里上空,因為飛機上的羅盤出現磁力異常的反應,因而發現了十三行遺址。
接著地質學家、考古學家前來探勘,發現了這裡是史前遺址,也成立了這座考古博物館。
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,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。
不但是北臺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,也是新北市第一所榮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博物館。
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,架構成完整的概念,分別表達山與海、過去與現在的意象,並以真實透心的材質,如清水混凝土、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,構築成完整的理念。
博物館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、特展廳、考古學習體驗室,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、圓山文化等臺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。
一千多年前,淡水河左岸的居民住的是干欄屋,用的是人面陶罐,相傳以前食人族原住民都會有出草的活動,到後面就漸漸改用這類的祭祀物品來代替。
日常飲食則是取自大海裡的魚蝦貝類。
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今日的我們能夠想像,但是從十三行博物館則可窺知一二。
博物館豐富有趣的方式,詳細介紹遺址所發現的十三行文化,讓我們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過的是什麼的生活;同時還不定期舉辦特展,有時介紹淡水河發展的歷史軌跡,有時也會有富含科學教育意味的考古探索,讓遊客在娛樂之餘,也能吸收到豐富的知識,同時還能啟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。
接著地質學家、考古學家前來探勘,發現了這裡是史前遺址,也成立了這座考古博物館。
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,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。
不但是北臺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,也是新北市第一所榮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博物館。
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,架構成完整的概念,分別表達山與海、過去與現在的意象,並以真實透心的材質,如清水混凝土、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,構築成完整的理念。
博物館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、特展廳、考古學習體驗室,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、圓山文化等臺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。
一千多年前,淡水河左岸的居民住的是干欄屋,用的是人面陶罐,相傳以前食人族原住民都會有出草的活動,到後面就漸漸改用這類的祭祀物品來代替。
日常飲食則是取自大海裡的魚蝦貝類。
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今日的我們能夠想像,但是從十三行博物館則可窺知一二。
博物館豐富有趣的方式,詳細介紹遺址所發現的十三行文化,讓我們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過的是什麼的生活;同時還不定期舉辦特展,有時介紹淡水河發展的歷史軌跡,有時也會有富含科學教育意味的考古探索,讓遊客在娛樂之餘,也能吸收到豐富的知識,同時還能啟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。
建立日期:2019-01-01
更新日期:2022-12-05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22-12-05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