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清英國領事官邸
4.4 (165) (看評論)
經度:121.4335
緯度:25.17535
電話:02-26231001
交通指引:【大眾運輸】1.搭乘捷運至淡水站下車,出站後搭乘836、837、870、872、880、883、1504、1505、紅26至紅毛城下車步行可達。【自行開車】1.自台北走2號省道過竹園後,接2乙省道至淡水,續往淡海方向前行即可到達。
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五 9:30—17:00 週六至週日 9:30—18:00,夏季延長開放時間(4月至10月,僅戶外區):週一至週五 17:00—20:00 週六至週日 18:00—20:00休館時間:每月第一個星期一(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,翌日休館)、農曆除夕、年初一、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,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。"
位於紅毛城東側的前清英國領事官邸,是紅磚、拱廊的洋樓建築,完全不同於紅毛城的城堡風格。
領事官邸的磚造建築由英國建築師設計、中國技師施工,並運用中國建材,紅磚樓、拱圈迴廊、斜屋頂和高台階等成功表現出典型殖民地建築的特色。
前清英國領事官邸是英國人所建的紅磚二層洋樓,此類十九世紀中期英國人在東亞和南洋通商或殖民時興建的洋樓,一般稱為「殖民地式建築」。
南門即外門入口,使用觀音山的石條砌成,洋樓甚有特色前方為一大型草坪,配上主體二層迴廊磚造形式,是英國殖民地流行的「小別莊」(bangalow)式樣,是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洋樓,目前納入紅毛城古蹟區,被列為一級古蹟。
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磚雕,內容包括象徵英國的薔薇,維多利亞年代的「VR1891」圖案,有臺灣地方風格的綠釉花瓶欄杆、臺基附近的「古錢紋」石刻窗。
此外磚柱的邊緣有細緻弧線磨邊、柱頭、柱身及柱礎的形制都模仿希臘石造細部,表現出高度的磚作技術。
(資料來源: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)1860年代是臺灣對外開放、列強商人與傳教士登陸的年代,洋行與領事館也在此時建造起來。
這種洋房與歐洲的西洋建築不完全相同,而是滲入了熱帶地區防暑的拱廊設計特色。
拱廊環繞著房屋,成為標準的洋樓,從新加坡,至澳門、香港、臺灣以至上海、青島,象徵西方勢力的到達。
前清英國領事官邸興建於1860至70年代,是東亞僅存少數的較早期洋樓,領事官邸施工技術優異,用材極講究,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十九世紀末的耐火鐵製浪板拱,這是鋼筋水泥發明之前身,深具學術研究與欣賞之價值。
領事官邸的磚造建築由英國建築師設計、中國技師施工,並運用中國建材,紅磚樓、拱圈迴廊、斜屋頂和高台階等成功表現出典型殖民地建築的特色。
前清英國領事官邸是英國人所建的紅磚二層洋樓,此類十九世紀中期英國人在東亞和南洋通商或殖民時興建的洋樓,一般稱為「殖民地式建築」。
南門即外門入口,使用觀音山的石條砌成,洋樓甚有特色前方為一大型草坪,配上主體二層迴廊磚造形式,是英國殖民地流行的「小別莊」(bangalow)式樣,是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洋樓,目前納入紅毛城古蹟區,被列為一級古蹟。
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磚雕,內容包括象徵英國的薔薇,維多利亞年代的「VR1891」圖案,有臺灣地方風格的綠釉花瓶欄杆、臺基附近的「古錢紋」石刻窗。
此外磚柱的邊緣有細緻弧線磨邊、柱頭、柱身及柱礎的形制都模仿希臘石造細部,表現出高度的磚作技術。
(資料來源: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)1860年代是臺灣對外開放、列強商人與傳教士登陸的年代,洋行與領事館也在此時建造起來。
這種洋房與歐洲的西洋建築不完全相同,而是滲入了熱帶地區防暑的拱廊設計特色。
拱廊環繞著房屋,成為標準的洋樓,從新加坡,至澳門、香港、臺灣以至上海、青島,象徵西方勢力的到達。
前清英國領事官邸興建於1860至70年代,是東亞僅存少數的較早期洋樓,領事官邸施工技術優異,用材極講究,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十九世紀末的耐火鐵製浪板拱,這是鋼筋水泥發明之前身,深具學術研究與欣賞之價值。
建立日期:2019-01-01
更新日期:2022-12-05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22-12-05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