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靜思精舍
4.7 (428) (看評論)
慈濟靜思精舍建於1969年冬天,初建時,占地四十餘坪,為創辦人證嚴法師俗家母親出資購地,再以分年分期方式建設。
當時法師與常住二眾胼手胝足做加工品償付,且挽起衣袖加入營建工作。
期間,或因房舍老舊、漏雨,或因會務所需,先後歷經十次擴建,才有今日面貌。
靜思精舍為慈濟出家人修行之處,首重安靜清幽,非一般觀光景點,因此不設路標,只在台九線上195k附近見廣安宮,由對向小路進入,前行約300公尺可到停車場;下車後,依楓林導引,右彎前行,即可來到灰瓦白牆的目的地。
精舍建築由外而內依序為:大殿、觀音殿、新講堂、僧眾寮房、女眾寮房、男眾寮房、齋堂、辦公室、菜園、果園等。
入園者,可循楓林小徑來至園區,迎面是造型典雅樸素的精舍大殿。
外觀上,在屋頂內緣,以「人」字形成類三角型撐起,外緣屋頂正中及左右兩側,各有以三個一組的圓形柱體,表達三寶意象;大殿外四支立柱象徵「四無量心」慈、悲、喜、捨,為慈濟實踐人間佛法,祈願菩薩人間化,佛法生活化,做了最好的註解。
當時法師與常住二眾胼手胝足做加工品償付,且挽起衣袖加入營建工作。
期間,或因房舍老舊、漏雨,或因會務所需,先後歷經十次擴建,才有今日面貌。
靜思精舍為慈濟出家人修行之處,首重安靜清幽,非一般觀光景點,因此不設路標,只在台九線上195k附近見廣安宮,由對向小路進入,前行約300公尺可到停車場;下車後,依楓林導引,右彎前行,即可來到灰瓦白牆的目的地。
精舍建築由外而內依序為:大殿、觀音殿、新講堂、僧眾寮房、女眾寮房、男眾寮房、齋堂、辦公室、菜園、果園等。
入園者,可循楓林小徑來至園區,迎面是造型典雅樸素的精舍大殿。
外觀上,在屋頂內緣,以「人」字形成類三角型撐起,外緣屋頂正中及左右兩側,各有以三個一組的圓形柱體,表達三寶意象;大殿外四支立柱象徵「四無量心」慈、悲、喜、捨,為慈濟實踐人間佛法,祈願菩薩人間化,佛法生活化,做了最好的註解。
建立日期:2013-01-01
更新日期:2013-05-22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13-05-22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