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分享 Line分享
大士爺廟

4.6 (160) (看評論)

經度:120.4292

緯度:23.55621

電話:05-2261464

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

開放時間:上午6:30~下午9:30

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,建於清嘉慶初年(公元一七九七年),明治三十九年大地震後著手改建,昭和十二年完成。最初,住在此地的民眾於清領初期由中國福建、廣東二省移民而來,初時常有地域觀念,往往為小事而發生械鬥,乾隆時期特別激烈,雙方死傷甚眾,事後協議以普渡方式,舉行祭典超渡亡魂。傳說,清國儲君嘉慶遊台,曾於打貓閱筆架山曰:有豎筆架出帝王,倒筆架出大士」。畢,一大士跪謝聖恩,乃尊其神曰大士爺,並建廟以祀之。(一說因惡疫流行,人民為求免災難,立廟以鎮之)。廟內主祀觀世音菩薩,但每年農曆七月廟方都會特別訂製一尊紙糊的「大士爺」神像,放置在廟內供民眾膜拜。民雄大士爺廟為全台各地大士爺廟的原始祖廟,其用意為超渡移民來台亡故的無祀孤魂,並向五方灑淨以鎮壓鬼道。在台灣人的信仰中,民雄大士爺廟所供奉的大士爺是極少數沒有具體甚至固定形狀、讓信徒膜拜的神祇,每年只在中元普渡祭祀時,廟方才以色紙糊成傳說中的大士爺神祇,供奉在正殿,讓信徒膜拜。本廟共同祭祀這三座廟的神明,間接保存了民雄地區的廟宇文化。全台各地大士爺廟皆是由此民雄大士爺廟分香而出,廟內供奉的神明正殿主奉其本尊「觀音大士」,左祀「開漳聖王」,右祀「開台尊王」,而於民國七十六年(西元1987元)正名為「大士爺廟」。大士爺廟是民雄鄉民最重要傳統信仰之一,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-普渡祭典,三天祭典起源於早期「打貓街」農曆七月份的「頂街大士爺普」、「下街大士爺普」及「下街童子普」之亡魂普渡活動而演變至今。
建立日期:2019-01-01 
更新日期:2020-05-24

網站 照片 導航
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
資料讀取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