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中央街

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氣勢磅礡,是最具代表澎湖的獨特元素
中央街-最早的聚落中央街的舊名「街內」、「下街」,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,有十數條巷弄穿插其間,目前街內的建築,乃是依據明、清時代遺留的街貌修建而成,多處古蹟座落其中,著名的施公祠、萬軍井以及光緒元年建立的水仙宮,都位於中央街,「台廈郊」商會也在此成立,會館由先前的天后宮後進,遷入水仙宮。中央街裡大部分的建築多為長條屋形式,房子兩頭分別作生意場所、住家使用;窄小的巷弄,神秘、韻味兼具,有一寬僅2尺的窄巷,僅容一人通行。日治時期,中央街更成為商業中心,主要繁榮的商業區域為「七街一市」,分別為大井頭街、倉前街、右營橫街、右營直街、渡頭街、海邊街、左營街、魚菜市集,熱鬧活絡,規模頗具。直到光復後,馬公市街道重新劃分後,商業區逐漸增加,貿易區域也逐漸分散開來。都市計畫的開發,對中央街的完整形成威脅,於是在民國80年,中央街成為政府及學者協力維護的對象,民國82年,中央聚落進一步規劃「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都市計畫的開發,對中央街專用區」,鼓勵中央街居民修復、維持舊居,這開澎最早的商業聚落,也因此得以保存原始風貌。

桶盤空拍
建立日期:2013-01-01
更新日期:2019-02-03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更新日期:2019-02-03
資料來源為臺灣觀光資訊資料庫
網站 照片 導航



